在古典音乐的范围内,双重或者三重协奏曲这种形式并不多见,而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双重协奏曲则更少。勃拉姆斯的A小调双重协奏曲,由于它出色的创作和悦耳的旋律,成为了最著名的双重协奏曲之一。这首作品创造性地将所有乐器中最有旋律性,而又最富于变化的小提琴和大提琴作为主奏乐器,而两个乐器、乐队之间的竞奏的配合,不仅技术要求很高,也需要独奏家之间非常好的默契,才能做到同步。
曾诚,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爱乐乐团首席,爱乐青少年交响乐团导师。
音乐在曾诚的生命中就如呼吸一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练琴,不到琴房,他就会感到今天不够完整。曾诚认为,他的生命里都是音乐,当指挥非常信任的看着他时,当他自己独奏拉出第一个音的时候,音乐已填满了他。
在轻松调频CRI-EZFM《演奏家特辑》对曾诚的专访中,他回忆说:“在整个童年里,一直专心拉琴(我)都是非常快乐的。”首席18年,每天拉琴是件快乐的事,曾诚把爱好做成了职业,他说这让自己觉得特别的幸福和自豪。“特别是幸福,幸福很重要!”
如何看待音乐学习:音乐学习是让孩子感受快乐,引导孩子真正去热爱
曾诚:“学音乐,不一定非要为了加分去学,不一定非要做成职业。要在音乐中真正感受快乐,从中培养音乐情操。需要我们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引发他的热爱。学一门乐器,能培养的不仅是职业,还在不断的练习中去体会和忍受孤独,锻炼自己。能坚持2年以上器乐学习的孩子在对事情的坚持上,比没有学过的孩子要有定性、有韧性。同时,孩子表现出来的谈吐、气质还是有相当的区别。”
提到小提琴的教育,曾诚表示,小提琴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孩子每天独自在琴房练琴是常态。但是,当孩子的学习到达一定水平和阶段的时候,除了每天的基础常态训练。还应该为孩子创造音乐演奏的环境和氛围,通过乐团、演出等形式能让孩子聚在一起真正感受音乐演奏的快乐。这样的团队的形式,能让孩子从更深的层次,从完整的作品呈现中去体会、去找到共鸣。一个专业的青少年乐团,以乐器作为桥梁让孩子们找到音乐上的好朋友,找到艺术共鸣,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导师档案:师承
曾诚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自幼便显露出音乐天赋,先后师从著名小提琴家杨通六先生,谢宇教授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王振山教授。七岁登台公演,十一岁在首届中国艺术节音乐会中担任独奏,多次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获得优异名次。
1999年,曾诚在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访华期间参加了其大师班,演奏受到斯特恩赞赏,他与大师的艺术交流被拍摄进了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续集之中,得到了国际性的关注。
业内赞誉
曾诚凭借斐然的艺术水准,经常受邀担任各大交响乐团的客席首席,其中包括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青岛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陕西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等。
2013年2月,他作为客席首席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威尔第歌剧《弄臣》全剧,作为向威尔第诞辰两百周年的致敬,曾诚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乐团首席,他曾接受过指挥大师迪图瓦的指导,迪图瓦评价他是“一位令指挥感到耳目一新、不可多得的优秀乐团首席小提琴家”。
2015年4月,曾诚应邀担任了西澳大利亚交响乐团的客座首席,并受邀担任青岛交响乐团,陕西交响乐团常任客席首席。
重要经历
他曾与夏尔·迪图瓦、克里斯多夫·艾森巴赫、尼米·雅尔维、阿什肯纳齐、帕尔曼、马友友、吉顿·克莱默、林昭亮、米沙·麦斯基、郎朗等世界级音乐家有过成功合作,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大顶级音乐舞台包括纽约林肯中心、伦敦巴比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维也纳金色音乐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法国香榭丽舍剧院、东京三得利音乐厅等。国际权威的弦乐杂志《Strad》曾给予他的演奏高度评价。
重要演出
曾诚以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和乐团首席的多重身份活跃于当今乐坛,以全面发展的艺术特点见长。
独奏方面
近年间,他曾亮相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及全国的保利剧院等国内所有重要舞台,每年都多次作为小提琴独奏家与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
2007年11月“第十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曾诚与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奈杰尔·肯尼迪合作演奏了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评价他与肯尼迪的组合“第一次让中国观众领略到理性与疯狂的完美结合”。
2012年2月,中国爱乐乐团出访欧洲,他作为独奏小提琴家,在世界著名的捷克布拉格鲁道夫·德沃夏克音乐厅与指挥家余隆及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皮亚佐拉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得到了捷克媒体的高度赞誉。
2015年8月,曾诚在中国爱乐乐团“丝绸之路”巡演中担任小提琴独奏,在伊朗德黑兰团结宫剧场、雅典卫城希罗德·阿提库斯剧场等剧场上演的七场音乐会上与乐团成功合作演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CCTV1对中国爱乐乐团“丝绸之路”进行报道
曾诚独奏《梁祝》
2016年12月,乐团美洲巡演期间,曾诚继续延续了与乐团的良好合作,成功上演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接受洛杉矶“星岛日报”专访。
作为独奏家,曾诚还多次在中国爱乐乐团的音乐季中登台,包括 2015年6月13日与指挥大师雅切克·卡斯普切克和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演出勃拉姆斯《二重协奏曲》的音乐会等。
室内乐方面
他曾接受过伊萨伊四重奏、阿玛迪乌斯四重奏音乐家的指导,极大开阔了艺术视野。与他合作演奏室内乐的著名音乐家包括林昭亮、米沙·麦斯基、徐惟聆、保罗·梅耶等。他所在的室内乐重奏组每年都在中国爱乐乐团的音乐季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室内乐专场演出,丰富了乐团的演出类型。
2012年,曾诚担任第一小提琴的“中国爱乐乐团艺术家四重奏” 应文化部邀请赴比利时布鲁塞尔,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启动仪式庆典音乐会上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弦乐四重奏合作演出,他也由此成为极少数能在欧洲主流舞台上演奏室内乐的中国音乐家之一。
中国爱乐乐团艺术家四重奏的首张专辑于2014年发行,并获得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协录音艺术与唱片学会联合颁发的“2014十大发烧唱片——最佳弦乐四重奏专辑”。2015年11月,重奏组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了波兰音乐周的专场音乐会。
曾诚的演奏音色细腻甜美,对音乐的风格把握十分准确,极具感染力而广受赞誉。作为一位兼乐团首席、室内乐演奏家、独奏家于一身的小提琴家,他多面发展的艺术特点超凡出众,是新一代乐团首席中的领军人物和青年小提琴家中的佼佼者。